时间:2021-12-27 13:40
作者:admin
来源:领汇房产系统
第一,看开发商的资质
首先要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,如果感觉不放心可以去相应的发证机关核实,如果你只能看到楼盘的广告和沙盘、发现小区价格远低于周围楼盘、感觉售楼人员言辞闪烁等等,就要对开发商的资质打一个问号,不过大部分开发商还是有法律意识的,况且售楼不是一件小事,我们不必太过担心。其次要看开发商的名称,这是最明显但也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点,有的小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看房,特意取与大房企名字相似的名称,其实二者没有半毛钱关系,或者谎称是某大型房企的分公司,我们在签合同可以上网查询情况是否属实,毕竟一个连名字都造假的开发商,很难保障我们入住后的各项权益。最后可以看开发商的土地来源和性质,住房必须建造在住宅用地上,如果房子属于其他性质,可能会影响我们产权持有年限,也容易在日后产生纠纷,这些都会损害我们的正当利益。
第二,看最后付款时间
分期买房的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,都会有最后付款时间这一项,这是为了保障开发商能顺利回款,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贷款没有审批下来,买家的定金就要打水漂,还可能产生违约责任。这也提示我们平时就要珍惜自己的信用、尽量在收入情况稳定时申请房贷,否则会降低申贷的成功率;不管在购房的哪个环节,都不要轻易交定金,因为一些情况下定金难追回,要想表达自己的购房意向,可以缴纳订金。
第三,看交房日期以及违约责任
相对于现房来说,开发期房更能保障开发商的权益,所以如今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期房,但期房有烂尾的风险,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交房日期以及开发商的违约责任。有些开发商喜欢玩文字游戏来规避自己的责任,比如在交房日期前加一个不早于,这就是抓住了合同页数多、购房者可能会忽略的心理,如果我们不仔细看合同,当房子真的烂尾时,后悔都来不及。
第四,看合同条款的用词是否严谨规范
售楼处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客户,如果给每个购房者都出一份制定的合同,显然不现实,所以大部分开发商都有自己的合同模板,售房时再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其中的一些数据。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合同条款的用词是否严谨,比如规定的房子面积误差的情况应分为3%以内和超过3%,而不是3%左右,这就很容易产生歧义。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开发商是想逃避自己的责任,如果指出后开发商依旧不愿改正,那就要谨慎签订购房合同了。
第五,注意公摊面积的占比
合同上应写明房子的总面积,总面积又分两部分,首先是公摊面积,即整栋楼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,比如楼道、电梯井等等;其次套内面积,即私人使用的面积,公摊面积越大,我们的实际可用面积就越小。一般来说,根据楼层和户型的不同,公摊面积的占比在10%到27%之间,太小会影响我们的居住体验,太大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。
第六,看关于产权证和房产证的规定
产权证能证明你对房屋有使用、占有、处分等权利,尽快拿到产权证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权益,如果买的是新房,开发商有义务在购房合同里写明办理产权证的时间,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,就要以90天为期进行办理,90天指的是签订购买现房合同的90天内、期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天内。
按理说房产证早办理早完事,这样开发商更能专心投入到新楼盘的开发中,但现实中有些开发商似乎很不想让我们尽早拿到房产证,这是有原因的,其实并非不想给,可能是因为房屋的第一次验收没有通过;也可能是房地产开发商私自挪用了契税款。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,但无论怎样,我们必须让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房产证办理日期,这样万一我们不能按时拿到房产证,也比较容易维权。
第七,注重补充条款的签订
补充条款也是购房合同的一部分,是对原购房合同的补充和变更,如果二者发生冲突,或者日后产生纠纷,应当以补充条款为准。但有些开发商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烦,只要购房者没主动提出,他们就不会提醒户主签订补充条款,所以在签合同前,我们应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、约定产生纠纷后的具体处理办法,比如公摊面积的误差处理、如何变更付款方式、房屋材料使用标准等等。
第八,关于物业的约定
有些购房合同中会出现“某某购房者同意入住几年内由某物业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”,这其实就是垄断了物管权,换句话说就是即使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,在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内,也很难更换物业公司。我们不要轻信售楼人员所说的,这个物业公司很抢手,这样的约定是为了留住优质物业公司,能保障业主的权益。一般来说,物业的好坏的确能体现开发商的水平,负责的房企会重用优质物业公司,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物业好,业主才能生活得更好,但为了保障业主利益而不更换物业公司属于本末倒置,也不合乎情理,根本是个霸王条款,十有八九是坑,我们不能随便同意。
关注领汇房产系统,带你了解更多房产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