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11-19 11:05
作者:admin
来源:领汇房产系统
第一,刚需买房也是要根据行情走势来决定的,房价下跌刚需不一定就会“买帐”。过去大家在买房的时候,一直都有“买涨不买跌”的习惯,因为房价上涨的行情下,买晚了可能会多出很多钱。但是房价一旦下跌,谁也摸不准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见底,万一买早了房价还在跌,自己就会买亏。而目前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万元,一旦时机把握不好,就会造成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元的损失,而很多刚需买房往往需要掏空一个家庭几代人的积蓄才能攒齐首付,还要背负几十年的房贷压力,如果房价跌幅超过30%,等于全部的首付就跌没了,这个后果对于家庭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,刚需输不起。再者,由于房价在最近几年比较平稳,这就让购房者买房的情绪变得稳定起来,不像过去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那样激进。而刚需中也分真实刚需和准刚需,比如有人把改善型需求也错误地归纳为刚需,那么这部分群体在已经有房,或者父母有房可以暂住的情况下,就没有必要非买不可。
第二,真实的刚需数量其实并不多,无法消耗掉海量的新房和二手房库存。其实2020年初的时候就有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96%的城镇居民家庭已经拥有一套住房,户均达到1.5套,说明很多家庭是不缺房子的,有些富裕家庭甚至为孩子上学结婚等重大事项提前买了房。而现在的年轻人数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较小,并且受高房价、高教育、高医疗等生活压力影响,平均结婚年龄已经延迟到28岁,一线城市甚至超过30岁,因此生育的年龄也不得不向后延迟,很多女性在生完一孩后已经进入高龄产妇阶段,这也导致生育率连续四年下滑。另外,还有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的单身生活,导致结婚率也连续下降,自然就没了买房需求。再者,过去卖掉的房子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投资者买走的,但是房价平稳、涨幅达不到投资标准后,投资需求也在大量减少。而除了之前的存量房卖不动,每年还有800万套左右新建商品房进入市场,房子越来越多,但是刚需越来越少,指望有限的刚需是无法消耗掉这么多房子的。
第三,尽管房价在下降,但是降幅并不大,只要收入跟不上房价上涨,多数刚需仍然买不起。平均房价的基数很重要,比如单价5000元每平的房子,涨了5%每平米不过多出250元,但是单价10000元每平的房子如果涨了5%,100平米却要多出5万元。而根据北师大的调研数据,目前国内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群体只有5%,因此房价远远超过工资收入水平。另外,根据相关机构曾经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商品房房价收入比为9.2,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40,而按照国际惯例,房价收入比在4~6之间才算合理。因此,与收入相比较,房价虽然有所下降,但是与刚需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仍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,即便降了点,刚需还是买不起。而结合我们的国情,如果购房者的月收入在当地能够买到1平米面积的房子才算合理,但是这样理想的房价收入比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调控得以实现,却要将目前的房价腰斩之后再腰斩才行,那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引发金融风险。
第四,刚需担心购买的期房会烂尾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已有300多家房企宣布破产,平均每天就有一家房企倒下。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一些知名房企。其中过去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某头部房企,也因为负债太高而陷入融资困境,导致大面积的楼盘停工停产,这就让购房者很是纠结了,究竟还有哪个房企可以信任呢。而破产房企的背后,往往会留下一大堆的烂尾楼盘,想要复盘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因为各个城市都普遍存在多年无法复活的烂尾盘,有的烂尾时间甚至超过10年。而一直以来实行的商品房预售制,在某种程度上却为楼盘延期交付和烂尾创造了不好的条件。多数购房者买的又都是期房,一旦遭遇烂尾,就不得不为此买单,给家庭财富带来巨大损失。如今买房太不容易,在如此不友好的楼市局面下,刚需出于自保自然不敢轻易出手,即便房价有所下降也不敢。而购买二手房不是不可以,但二者的价格差距并不大,且买二手的手续繁琐、费用多,如果城市还有“限贷令”约束的,则购买二手房也不容易。